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2273.“祂说,为这四十个的缘故,我也不做这事”表示他们将得救。这是显而易见的,无需解释。关于前面章节由“四十五”来表示的那些人,经上说“我若找到四十五个,就不毁灭那城”,意思是如果良善能与真理结合,他们就不至灭亡。而此处接下来的这一节与“四十”有关,经上说“为这四十个的缘故,我也不做这事”;这句话并不是说人们仅仅因试探就会得救,因为有些人虽经历了试探,却在试探中屈服了;因此,对这些人来说,良善没有与真理结合。我甚至会说,一个人若将功德置于试探,就不会因试探而得救,因为他若这样做,就是出于爱自己而如此行。他夸耀他的试探,认为自己比其他人更配上天堂,同时思想自己优于他人,与自己相比看不起他们。这一切意念都违背相爱,因而违背天上的祝福。
人所战胜的试探伴随这样的信念:其他所有人都比他更有价值,他更像地狱里的人,而不是天堂里的人,因为在试探期间,像这样的观念会呈现在他面前。因此,当试探过后,他进入与此相反的思维时,这表明他还没有得胜,因为他在试探中所拥有的思维就是他在试探之后所拥有的思维能被转向的思维。但如果他在试探后的思维没能转向他在试探中的思维,那么他要么在试探中屈服了,要么会再次进入类似试探,有时会进入更严厉的试探,直到他被带入更健康的理性,认为自己什么都不配。由此清楚可知,“四十”在此表示那些通过试探,良善已经与真理结合的人。
10436.“用大能和大力的手”表凭神性能力。这从“大能和大力的手”的含义清楚可知,当论及耶和华时,“大能和大力的手”是指神性能力(参看7188, 7189, 8050, 8069, 8153节)。这些话和此前那些话的含义从内义上的思路清楚看出来,即:尽管以色列民族的兴趣在于外在事物,不在于内在事物,以至于他们的心智根本不可能被提升到更内层,但一个教会的代表仍能建立在他们当中,圣言仍能在那里写就,这些事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凭神性能力通过他们所感兴趣的那些没有任何内在之物的外在事物而与天堂的联系仍是有可能的;因此,一种与他们若同时对内在之物感兴趣将会有的情形相类似的效果是能够实现的。关于这个问题,可参看前面关于该民族的说明(10396节提到的地方);通过他们的外在仪式,也就是内在事物的代表,凭主的神性能力而与天堂的联系是存在的(4311, 4444, 6304, 8588, 8788, 8806节)。
要知道,教会之所以为教会,凭的不是外在敬拜,而是内在敬拜;因为外在敬拜是身体的敬拜,而内在敬拜是灵魂的敬拜。因此,没有内在的外在敬拜不过是身体动作,因而是没有来自神性的生命的敬拜。教会成员通过敬拜的内在事物与天堂相联系,对他们来说,外在形式充当内在事物可以停靠于其上的一个基础或层面,就像一座房子立于其地基之上那样。当一切事物都像一座房子立于地基之上那样停靠时,一切都是完整而牢固的,整个人都被神性掌管。
古教会成员就是这个样子。一个代表性教会也是这个样子,因此被主接纳,这从圣言中的大量经文清楚看出来。例如对它的描述就包含在摩西的歌中(申命记32:3-14)。但这样一个教会不可能建在以色列和犹太民族当中,原因如前所述,即:他们的内层是污秽的,因而完全违背天堂良善和信之良善,也就是敬拜的内在事物。因此,当他们如此顽固地坚持他们要进入迦南地,而这相当于代表教会时,主规定,通过他们纯粹的外在代表与天堂的联系当变得可能。因为一切敬拜的目的是与天堂的联系,以及主通过这种联系而与世人的结合。这些就是此处在内义上所论述的事。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